究竟米妮和鯊魚可以創造出甚麼故事?
昨午妹妹拉著媽媽,要媽媽用米妮和鯊魚手偶說故事,哥哥問:「點講呀?兩隻公仔差咁遠(STYLE)。」
媽媽話:「唔緊要啦,都講下啦。」
唱完說說故事歌,兩個孩子排排坐,留心聽故事。
-------
雅燕媽媽即興創作之:《愛護鯊魚小故事》
「啦啦啦.....啦啦啦......」媽媽舞動鯊魚手偶,一邊扮游泳,一邊在唱歌。
這個時候,米妮坐在岸邊看海(其實是坐在媽媽膝上啦),她聽到海裡傳來很難聽的歌聲。
米妮大叫:「喂,係邊個響個海度唱d咁難聽ge歌ar?」孩子聽到哈哈大笑。
鯊魚游近岸,望一望米妮,心想:「嘩,我沒見過會說話的老鼠,好可怕啊!」
米妮看見鯊魚大嚇一跳,心裡想:「嘩,佢膨牙已經夠得人驚,仲要識唱歌,真係好可怕啊!」
為了表示自己不害怕,米妮說:「我未見過識唱歌ge鯊魚喎,乜你咁奇怪ga?」
鯊魚雖然表面很兇惡,但全無惡意,不過聽到米妮這樣說,便回應:「我都未見過識講o野ge老鼠喎,你夠奇怪啦!」
米妮和鯊魚都說對方後奇怪,互相爭吵了一番後,米妮忍不住說:「喂,我地咁樣拗,真係好無聊。話時話,你d牙又多又尖,會唔會食我ga?」
鯊魚說:「我唔食老鼠,我食小魚ga。」
米妮說:「我都食小魚ga,不過d人唔食老鼠,好似淨係食你喎。」
鯊魚大驚,說:「吓?你都知道ar,不過其實我d肉唔好食ga,唔信你試下。」鯊魚游去米妮那裏,米妮「呀」一聲咬落去,再「嘩」一聲大叫。
米妮叫妹妹同哥哥:「Daniel同Hosanna,你地都試下,鯊魚好唔好味。」(鯊魚游近哥哥和妹妹)
他們「呀」一聲扮咬完鯊魚後,鯊魚問他們:「係咪d肉好"鞋"口呀?」
(兩個笑笑口點頭)
米妮問:「係咪好"un"咬唔入口呀?」
(兩個又笑笑口點頭)
旁白(媽媽)問兩個小朋友:「咁點解鯊魚都唔好食,d人每年又食咁多?每年有7千幾萬條鯊魚俾人捉左o黎食ar!!!」
(兩個胡亂答了一通)
鯊魚答:「其實d人唔係食我d肉,係食我d背鰭、尾鰭裏面d軟骨,因為呢d地方可以用o黎做魚翅,d人鍾意食魚翅,所以捉晒我d兄弟ar。嗚嗚嗚......」
米妮說:「哎唷,其實魚翅食唔食都無所謂ga,但係咁樣就殺左你地,你地真係好慘呀!」
鯊魚哭著說:「係lor,咁你幫手叫d人唔好食魚翅,如果唔係,下次你見到我,就唔係響海度唱d好難聽ge歌,係死左響張食飯檯度ar。」
------------
故事說完,媽媽把米妮交還妹妹,鯊魚交還哥哥。哥哥好慎重的抱住鯊魚,對著牠說:「鯊魚,我要好好咁保護你。」(媽媽沒想到,這個即興的故事會收到這個效果,心裏很是感動。)
在此,十分感激Os Ka之前在Facebook呼籲我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E6OzWAQfKM
2011年7月7日星期四
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誰在廁所裡?》
和三歲的妹妹一起看《誰在廁所裡?》,快放暑假的哥哥也忍不住伸頭過來一起看,一起笑。
這本書其實在不知哪年的香港書展裡,和兒子打書釘時看過的一本繪本,重讀竟然仍是那麼有趣。所以說,「好書不厭百回看」,也是有道理的。
我想這本書最成功的是,作者用了不同動物的特徵和特性,加上想像力和幽默感,塑造成好猜好玩好笑的元素。尤其當小朋友看到,鯨魚是不是在裡面尿出全世界最大的一泡尿、企鵝尿了一根「尿冰棒」,還有猴子在馬桶裡洗腳...... 怎會不讓小朋友有連串的驚喜與歡樂?!
最後,小朋友揭曉了誰在廁所裡...... 原來是我家寶寶們很喜愛的小動物在裡面做很複雜的事情呢!!!
如果你也和小朋友玩玩童書,這本肯定是個好選擇!
雅燕媽媽延伸活動
帶孩子上廁所時,少不免有等廁所的經驗。很多時,大家都會想:快急死啦,該換我們上啦!對的,當孩子好急好急時,有些會等得發脾氣,又或會哭起來。家長可以試試轉移孩子的視線,讓孩子猜猜,究竟在廁所裡的人,是否和猴子一樣在洗腳?還是像蛇一樣在吃糖?抑或是和河馬一樣,屁股卡在馬桶上呢?希望這些有趣的內容,能幫助你們渡過「難關」罷!
這本書其實在不知哪年的香港書展裡,和兒子打書釘時看過的一本繪本,重讀竟然仍是那麼有趣。所以說,「好書不厭百回看」,也是有道理的。
我想這本書最成功的是,作者用了不同動物的特徵和特性,加上想像力和幽默感,塑造成好猜好玩好笑的元素。尤其當小朋友看到,鯨魚是不是在裡面尿出全世界最大的一泡尿、企鵝尿了一根「尿冰棒」,還有猴子在馬桶裡洗腳...... 怎會不讓小朋友有連串的驚喜與歡樂?!
最後,小朋友揭曉了誰在廁所裡...... 原來是我家寶寶們很喜愛的小動物在裡面做很複雜的事情呢!!!
如果你也和小朋友玩玩童書,這本肯定是個好選擇!
雅燕媽媽延伸活動
帶孩子上廁所時,少不免有等廁所的經驗。很多時,大家都會想:快急死啦,該換我們上啦!對的,當孩子好急好急時,有些會等得發脾氣,又或會哭起來。家長可以試試轉移孩子的視線,讓孩子猜猜,究竟在廁所裡的人,是否和猴子一樣在洗腳?還是像蛇一樣在吃糖?抑或是和河馬一樣,屁股卡在馬桶上呢?希望這些有趣的內容,能幫助你們渡過「難關」罷!
誰在廁所裡? Who’s in the Loo?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我的《謝謝您,福柯老師!》回來了
話說上次上閱讀課,把《謝謝您,福柯老師!》買回來後,隨即送了給兒子的普通話老師,因為老師也有用圖書教學,也有讀寫障礙的學生。可是,原來回到上課的地方,書商已經沒貨了,一等等了個多月,昨天下午終於能再次捧讀這本好書。
兒子看見我收書時興奮度急升,也忍不住把頭探過來一窺究竟,我便和他讀讀這本書。不料,竟然自己也是一邊讀一邊忍不住下淚,看到主角因為讀寫障礙而有的難堪遭遇,因為遇上好老師肯花時間以特殊方法去引導,也因為主角最終能真確嘗到知識的甜味......怎會不令人動容呢?
讀後,兒子深呼吸了一下,問我甚麼是讀寫障礙。的確是,對於他這個未滿兩歲已經自己會拿筆練寫大小楷字母和數字的小朋友來說,這真是件遙遠的事。可是,如何明白他人的弱項,從而學會憐憫和體諒,學會包容和忍耐,學會愛心與相助,也正正是每個小朋友需要學習的。當然,從別人如何克服弱項中,也可以幫助小朋友面對自己的弱項,並且學會對幫助自己成長的人存感恩的心,亦是非常重要的。
好!下週故事媽媽的時間雖然不多,但我要和小朋友分享這個故事!

兒子看見我收書時興奮度急升,也忍不住把頭探過來一窺究竟,我便和他讀讀這本書。不料,竟然自己也是一邊讀一邊忍不住下淚,看到主角因為讀寫障礙而有的難堪遭遇,因為遇上好老師肯花時間以特殊方法去引導,也因為主角最終能真確嘗到知識的甜味......怎會不令人動容呢?
讀後,兒子深呼吸了一下,問我甚麼是讀寫障礙。的確是,對於他這個未滿兩歲已經自己會拿筆練寫大小楷字母和數字的小朋友來說,這真是件遙遠的事。可是,如何明白他人的弱項,從而學會憐憫和體諒,學會包容和忍耐,學會愛心與相助,也正正是每個小朋友需要學習的。當然,從別人如何克服弱項中,也可以幫助小朋友面對自己的弱項,並且學會對幫助自己成長的人存感恩的心,亦是非常重要的。
好!下週故事媽媽的時間雖然不多,但我要和小朋友分享這個故事!

謝謝您,福柯老師!Thank you, Mr. Falker
- 作者:派翠西亞.波拉蔻
- 原文作者:Patricia Polacco
- 譯者:丁凡
- 出版社:和英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7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7942975
- 裝訂:精裝
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與成功有約》(兒童繪本版)--培養7個好習慣
與成功有約(兒童繪本版)--培養7個好習慣
數年前,雅燕媽媽聽鴻福堂執行董事司徒永富先生講課,提到成功人士的7個好習慣,才想到家裡也有這本好書,不禁翻了幾翻。坦白說,習慣這回事,如果可以由小培養,你說多好;否則是要先改變舊有觀念,再改掉舊有行為,好讓好習慣、新習慣去形成,去建立。
等了多年,終於給我遇上了這本兒童版。聽說,這是作者在賣了數百萬本《與成功有約》,又主講了場數數不盡的演講時,給人問到:「《與成功有約》提到的7個習慣,是否也可套用在教育兒童上?」是以,作者用心的以故事形式帶出這7個好習慣的良方,讓孩子年紀輕輕便可建立成功領袖的特質。
雅燕媽媽深信,這7個故事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品格和生活態度,從此和「港孩」標籤說拜拜,邁向未來的成功之路。
雅燕媽媽閱讀建議:
好書應該細讀,更好的書應該是可以帶來生命改變。
建議親子閱讀方式:每周一個故事,並著孩子於當周開始建立一個習慣。
數年前,雅燕媽媽聽鴻福堂執行董事司徒永富先生講課,提到成功人士的7個好習慣,才想到家裡也有這本好書,不禁翻了幾翻。坦白說,習慣這回事,如果可以由小培養,你說多好;否則是要先改變舊有觀念,再改掉舊有行為,好讓好習慣、新習慣去形成,去建立。
等了多年,終於給我遇上了這本兒童版。聽說,這是作者在賣了數百萬本《與成功有約》,又主講了場數數不盡的演講時,給人問到:「《與成功有約》提到的7個習慣,是否也可套用在教育兒童上?」是以,作者用心的以故事形式帶出這7個好習慣的良方,讓孩子年紀輕輕便可建立成功領袖的特質。
雅燕媽媽深信,這7個故事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品格和生活態度,從此和「港孩」標籤說拜拜,邁向未來的成功之路。
雅燕媽媽閱讀建議:
好書應該細讀,更好的書應該是可以帶來生命改變。
建議親子閱讀方式:每周一個故事,並著孩子於當周開始建立一個習慣。
來自教育界及商界盛行之《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書名:與成功有約(兒童繪本版)--培養7個好習慣(英文原名:The 7 Habits of Happy Kids)
全球超過15種譯本,銷量超過 300萬冊
以兒童繪本方式,用7個故事教導孩子7大智慧,培養領袖成功特質
![]() |
《與成功有約》(兒童繪本版)封面 |
作者:西恩.柯維 Sean Covey
插畫:史黛西.克提斯 Stacy Curtis
譯者:呂衍慶
用色:全彩四色
頁數:96頁
尺寸:22.5 X 28.5cm
插畫:史黛西.克提斯 Stacy Curtis
譯者:呂衍慶
用色:全彩四色
頁數:96頁
尺寸:22.5 X 28.5cm
雅燕媽媽推介年齡:4-8歲

![]() |
《與成功有約》(兒童繪本版)封底 |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0-6個月大寶寶的語言發展
培養寶寶閱讀由0歲開始
許多爸媽都覺得奇怪,怎樣教0歲的寶寶閱讀呢?當然,寶寶不會一開始便懂得閱讀的,需知道閱讀也是語文能力中(聽講讀寫)的其中一環,要寶寶學會早讀,語言能力的培養自不可少。
不要以為寶寶甚麼都不懂,事實上寶寶十分需要人與他/她接觸和溝通,寶寶也有判別表情、語氣的能力。最近才有位媽媽跟我分享,她那一個多月大的寶寶每早都會哭鬧一下,有一個清晨爸爸的話說得大聲了點,氣氛有些緊張,寶寶便安安靜靜的不敢哭鬧了。所以說,寶寶年紀很小已懂得意會和表達自己。
當你與寶寶對話時,你可模仿寶寶的聲音,也鼓勵他/她模仿你。和寶寶說話時,你可以同時加入簡單動作,如請請、再見、你、我、吃等,這樣可以幫助嬰兒明白更成人意思,而且到寶寶還沒有學懂用言語表達時,已可以用動作表達自己。
待寶寶稍大一點時,你會發現寶寶利用手勢、聲音及面部表情來傳達感覺與需要。可以說,寶寶的語言發展過程是靠著觀察,由發聲起,到發單字、短句和完整句子。一般來說,6個月的寶寶能發出一些聲音、微笑、哭聲、手勢和表情表達需要,也會用手推開不想要的飯餐等不同的物件,這些都正表示他/她已逐步建立良好的溝通基礎。到6至9個月大,寶寶便會發出疊字的聲音,父母一般都會藉此教導寶寶短句,如:「媽媽,抱抱。」或「妹妹,車車。」但也有專家提出此時期減少說疊字的「BB話」,可以免卻寶寶日後要戒掉說「BB話」的需要,所以會建議父母以清楚的口型跟寶寶說清晰地說正確的詞匯,如「媽媽『抱』妹妹。」或「妹妹,這輛是『車』。」
培養愛閱讀的孩子
很多人都以為,小朋友是否愛閱讀,和他/她在開始入學校學習有關。事實上,小朋友是否愛閱讀,是由0歲開始培育的。也許父母們都覺得很驚奇,嬰兒尚小,怎樣閱讀?
當然,寶寶年幼時是無法獨立閱讀的,但在寶寶能獨立閱讀以前,還有很多階段需要你和他/她去經過。要培養小寶寶從小對閱讀有好感,從而學會捧起小書閱讀、操控小手指翻動書本,必須在家中營造閱讀的氛圍。
由寶寶小時候開始,便在嬰兒床上設置布書、在浴盆裏擺著洗澡的浮泡書、在活動地墊放上硬皮書和字卡,便可讓寶寶把圖書當玩具般把玩。
除此之外,家中設立圖書角,玩具箱也放入圖書,佈置書香環境,也是父母可以為寶寶營造的閱讀氣氛。當寶寶夠大可以爬行,可以自由移動時,就會學著去把圖書拉出來。
另外,父母和兄姊愛讀書的話,寶寶從小開始觀察閱讀也是一件有樂趣的事情,也會模仿閱讀的樣子。如果可以,父母和兄姊也可養成每晚臨睡前為寶寶讀一小段書的習慣,讓寶寶從0歲開始享受這些溫馨的親子時刻,對其日後培養閱讀興趣亦有幫助。
如果想讓寶寶每天都有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的話(因寶寶注意力有限,建議每次讓寶寶坐在你膝上聽你閱讀不超過5分鐘),記著閱讀前播放特定的柔和音樂,如此寶寶每次聽到這些音樂時便意識到閱讀時間到了,這樣便會更快投入親子閱讀時光。
記得,寶寶雖然年紀小,但是透過父母親子閱讀及各樣的薰陶,便能學會專注和欣賞週遭事物,更會因而增加對你的信任和愛,對親子關係大有幫助。
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親子閱讀:最重要的是親子,而不是閱讀
昨天和香港親子閱讀書會會長嚴吳嬋霞女士嘆早茶,最深刻的對談莫過於:親子閱讀,最重要的不是閱讀,而是親子啊!
提起親子閱讀,想起坊間有人教家長要在之前做好多預備:自己讀過本書,想好提問的地方...... 但坦白說,現今生活如此迫人,有幾多個家長有閒做得到?
就好像教師,教案寫好,學生也不會如你所願回答你的問題;即是說,就算書本有編輯寫了導讀,設定了提問的地方,我發現大部分小朋友也不會依書(或你所說的)來思考和發問,你會欣賞他們更有創意地提出他們的見解,所以陪讀的人「執生與走位」便顯得非常重要。
坦白說,如果伴讀者的性格是自私的,又怎樣可以好靈活的告訴小朋友分享的好處和重要性?
如果伴讀者單單靠導讀問題在不同位置向小朋友發問,小朋友是很聰明的,一聽又知你在說教,那可慘了!因為他們不會喜歡聽你講故事,因為你又囉唆他,把他當傻仔,又要硬塞甚麼道理給他。最可怕的是,他也明知你做一套時又講另一套,需知道言行合一對教育來說,真的是十分重要。如果你想小朋友長大後對人有信任,有安全感,不喜歡說謊,那麼伴讀者自己也要把真面目給小朋友看才可!
事實上,真面目是:大人也會有不好、需要改善之處。通過閱讀,在互相交流提問的過程中,彼此就可以在互信互愛基礎下共同成長與發展。
誰說親子閱讀只是對孩子有益?其實伴讀者和小朋友都在過程中進步。
我想,若果單單在技巧上做到親子伴讀,那實在太片面、太皮毛、太不夠深入、太浪費這些親子時間!實在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是這樣的呢?不過其實肯花時間做,也算不錯了,起碼也是肯花時間去陪孩子成長,可是若可以做到更深度的溝通,讓親子關係有更深更遠的發展和影響,大家何不去試試呢?
提起親子閱讀,想起坊間有人教家長要在之前做好多預備:自己讀過本書,想好提問的地方...... 但坦白說,現今生活如此迫人,有幾多個家長有閒做得到?
就好像教師,教案寫好,學生也不會如你所願回答你的問題;即是說,就算書本有編輯寫了導讀,設定了提問的地方,我發現大部分小朋友也不會依書(或你所說的)來思考和發問,你會欣賞他們更有創意地提出他們的見解,所以陪讀的人「執生與走位」便顯得非常重要。
坦白說,如果伴讀者的性格是自私的,又怎樣可以好靈活的告訴小朋友分享的好處和重要性?
如果伴讀者單單靠導讀問題在不同位置向小朋友發問,小朋友是很聰明的,一聽又知你在說教,那可慘了!因為他們不會喜歡聽你講故事,因為你又囉唆他,把他當傻仔,又要硬塞甚麼道理給他。最可怕的是,他也明知你做一套時又講另一套,需知道言行合一對教育來說,真的是十分重要。如果你想小朋友長大後對人有信任,有安全感,不喜歡說謊,那麼伴讀者自己也要把真面目給小朋友看才可!
事實上,真面目是:大人也會有不好、需要改善之處。通過閱讀,在互相交流提問的過程中,彼此就可以在互信互愛基礎下共同成長與發展。
誰說親子閱讀只是對孩子有益?其實伴讀者和小朋友都在過程中進步。
我想,若果單單在技巧上做到親子伴讀,那實在太片面、太皮毛、太不夠深入、太浪費這些親子時間!實在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是這樣的呢?不過其實肯花時間做,也算不錯了,起碼也是肯花時間去陪孩子成長,可是若可以做到更深度的溝通,讓親子關係有更深更遠的發展和影響,大家何不去試試呢?
訂閱:
文章 (Atom)
網誌緣起

- 雅燕媽媽
- 家庭主婦,育有一子一女,深信親子閱讀是親職教育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曾任小學教師,從事出版工作超過廿五年,並在社交媒體、網誌及雜誌專欄推動親子閱讀,在將軍澳區主持幼兒及小學讀書會,亦參與教會兒童及圖書館事工,經常獲邀到不同學校、教會及機構分享閱讀、寫作、出版、親職教育、親子閱讀等主題,至今主講逾三百場與閱讀相關之活動。出版與親職教育有關的著作包括《孕媽媽應做100件事》、《養育0-6個月寶寶應做100件事》、《親子勁搞笑語錄》等教養書籍,近年撰寫校園故事《卡卡小學》系列。 ** 歡迎查詢: (1) 實體或網上講座、工作坊及閱讀活動; (2) 版權及出版工作; 電話:852-3753 9113(喜悅文化 鄭小姐); 電郵:yayanmam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