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星期一

不教孩子,只說故事:創意故事教養絕招

  台灣人一直注重培養小朋友閱讀習慣,雖然近年電玩等佔據了不少孩子的心靈,但父母仍是很願意推動孩子愛書愛閱讀的

  農曆新年時,帶了七歲的大兒子到台北故事屋玩了一轉。事實上,台北私營說故事的地方也不少,但選故事屋的原因有二,一來:創辦人張大光先生是台灣第一位以「說故事」成功創業,帶領風潮的瘋子(此書的作者簡介是這樣說的),來這裏參觀參觀,也算是帶著種「朝聖」的心態罷;二來:剛好在農曆年期間,故事屋有個「車子王國」的主題,十分適合我那超愛車子的兒子參加。就是這兩個原因,我們去了「故事屋」,也買到這本讓我看得很快樂的書。(有關故事屋的詳情,我會另文撰寫,隨後再附上連結罷。)

  「以下是我聽過最棒的造句。
   有一天,老師要小朋友用『發現』和『發明』來造句,他先在黑板寫下這兩個生詞意思。
   發現:本來有的東西,被找到了。
   發明:本來沒有的東西,被做出來了。
   有一位小朋友的造句是這麼寫的,讓老師驚為天人:
   『我爸爸發現了我媽媽,媽媽發明了我。』

  我告訴外子這個「最棒的造句」時,剛巧兒子也在,他聽後立即哈哈大笑說:「這句造句意思上也可以,但文法好像有點錯了。」我心裏訝異只有小二的兒子語文的分析力,也想我們在日常枯燥的造句練習中經常發揮一些的搞笑本色,讓他覺得語文好好玩,也許亦有點關係。是的,小朋友根本是很有創意的,與其要他跟著老師列寫的例句來公式化的寫,倒不如讓他玩一玩造句遊戲再寫。

  啊!好像東拉西扯,也沒怎麼說過張大光叔叔這書的內容,但我一邊看一邊笑,一邊在想:「真好!原來有人和我的教育理念相仿,當然我們實際也不可能一樣,但是讀起來這麼有共鳴的親子閱讀教養書,還是頭一次呢!」

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

親子閱讀

          當寶寶還年幼時,單單是和寶寶說話、唱歌,並教他/她認識生活上週遭的事物,便可以讓寶寶熟習語言的音節及韻律,為寶寶打好閱讀的基礎與及與人溝通的技巧。當寶寶可坐在媽媽膝上時,可以教他/她唸兒歌、玩手指遊戲和看圖書。當寶寶能這樣從小到大的寓遊戲於閱讀,寓滿足好奇心於學習時,便可逐漸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很多寶寶都愛聽父母的聲音,建議每天父或母都用數分鐘和半歲以下的寶寶(寶寶年紀越大,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越長,父母便可按須加長伴讀時間)進行親子伴讀,伴讀方式有很多種,如朗讀、說故事、玩遊戲書、洗澡書、布偶時間等。預備圖書時,盡量選擇色彩鮮明、內容簡單、附有寶寶熟悉事物的。有些寶寶看到父母翻書時,也會急著學習,切忌和寶寶爭奪,當你想到寶寶這個其實是對書感興趣的表現時,你應做的不是說寶寶妨礙你為他/她讀書,而是鼓勵他/她也要學著自己讀。

          由於很多父母都會為寶寶添置字卡或概念書來學習,故此這裏特別一提這類材料的選購和使用須知。為寶寶預備有圖的認字卡時,必須選上有實物圖片的認字卡。因為寶寶年紀尚小,要學會一個概念,若只從繪圖的字卡上學習時,容易被畫風等誤導,到寶寶看到實物時,反而會連繫不到那是曾學過的詞匯的實物。如果真的希望能鞏固寶寶學實物概念的知識,除了提供實物圖字卡外,也應多給寶寶看到和觸摸到真實的物件。例如學蘋果一詞,除了看圖卡外,也可給寶寶拿著蘋果,讓他/她看、聽(你說「蘋果,寶寶,這是蘋果。」)、摸、聞、吃。如此,寶寶便能以五官去接收和學習「蘋果」的概念,這樣學習,寶寶的知識定能鞏固。

          此外,坊間也有些圖書是一個概念,但以不同的圖畫去表達的,例如「鳥」,當中有不同畫風的小鳥(有出自名畫家,也有出自小朋友的),亦有不同實物圖的小鳥,務求讓寶寶透過看到不同的圖片,從而歸納出「鳥」的模樣。當然,不同的圖片中,鳥的形態亦多樣,這樣寶寶便能從更多角度去觀察小鳥。不過,最好的學習,都是實物教學,故此父母也要讓寶寶多見識,多經歷,以豐富日常生活知識,如輔以書本來教導,寶寶一定樂在其中,學習效能亦可倍增!

網誌緣起

我的相片
家庭主婦,育有一子一女,深信親子閱讀是親職教育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曾任小學教師,從事出版工作超過廿五年,並在社交媒體、網誌及雜誌專欄推動親子閱讀,在將軍澳區主持幼兒及小學讀書會,亦參與教會兒童及圖書館事工,經常獲邀到不同學校、教會及機構分享閱讀、寫作、出版、親職教育、親子閱讀等主題,至今主講逾三百場與閱讀相關之活動。出版與親職教育有關的著作包括《孕媽媽應做100件事》、《養育0-6個月寶寶應做100件事》、《親子勁搞笑語錄》等教養書籍,近年撰寫校園故事《卡卡小學》系列。 ** 歡迎查詢: (1) 實體或網上講座、工作坊及閱讀活動; (2) 版權及出版工作; 電話:852-3753 9113(喜悅文化 鄭小姐); 電郵:yayanmam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