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名叫《身體的各位》,是講及一個小朋友由口袋裏拿出糖果,到吃到嘴裏,到想去公園喝水等情況時,所動用到身體的部位,而且各部位都會說話,好有趣啊!
好像:那小朋友的手摸到褲袋裏有些東西時,手指忽然發問:「咦?這是什麼?」
對於甚麼都「理所當然」的大人來說,光是這些身體各部位的對話實在是無聊得很,但你有沒有想過,小朋友對事物的觸覺如此敏銳,甚麼都很好奇時,這本書的所提到身體各部位的自言自語和對話,對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和求知慾有多大刺激與幫助呢?
這本書可以談的教育理念多極了,不過我想這些東西,做親子閱讀時每個父母都會做(甚麼個人衛生、禮儀等等),反而我想分享由這個故事我們可引發的延伸遊戲:
雅燕媽媽的延伸遊戲
其實對小朋友來說,如果身體都會對他/她說話,那將是多麼有趣的事情,而且父母也可藉此來教育小孩子。舉個例子:
「哎吔!好痛!嗚嗚......」孩子不小心把膝蓋碰在門邊,沒有損傷,只有一點紅了,便痛得哇哇大叫。
媽媽跑到孩子身邊,把耳放在孩子的膝蓋上,說:「噢,你的膝蓋弟弟在說話呢!」
小朋友問:「是不是說它好痛喲?」
媽媽說:「對啊!它說好痛喲。它又問:『為甚麼我會被撞痛了?」
孩子說:「因為我不小心撞到門邊了,所以撞痛了它。」
媽媽說:「那麼下次小心一點走路啦,要不,它會再受傷啊。要不要跟膝蓋弟弟說句話?」
孩子說:「對不起啊!膝蓋弟弟!」
媽媽把耳靠在孩子的膝蓋上聽了一會,便說:「不打緊,下次小心一點,我現在好多了,你呢?還可以跟我跳一下嗎?」
孩子起來,跳了幾下,開心的跟膝蓋弟弟去玩了。
比起父母看到小朋友跌在地上,不是可憐兮兮一番,便是責備小朋友不小心的情況,這樣玩一玩不是更能讓小朋友對保護自己身體這個概念入心嗎?
舉一反三,死物也可以用來和小朋友對話,又舉一個例子:
小朋友每餐都不肯吃蔬菜,媽媽挾了一條小菜心,在小朋友面前晃動,說:「嗚嗚,好慘啊!你都不肯吃我。」
小朋友問:「它在哭嗎?」
媽媽答:「對的,因為你不肯吃它,所以它哭了。」
小菜心繼續哭著說:「你看,我生得那麼翠綠,又好味道又有營養,又可以讓小朋友有好大便(小朋友最愛說這類東西啦,不過如果在外用餐,又或父母都接受不到飯桌前說這些話時,便要刪掉此句了。),你為甚麼不肯吃我呢?」
媽媽幫口道:「那你就試試看,吃一口罷。」
小朋友就範的話,媽媽立即靠近孩子的嘴來聽,隨即說:「噢,小菜心好高興啊!」
小朋友問:「小菜心有沒有說甚麼?」
媽媽說:「有啊!它說好開心啊,你終於肯吃它,還說(又靠近孩子的嘴來聽)『啊!你的肚肚好暖啊!我好舒服啊!』」(媽媽可同時指一指或輕拍一下孩子的肚子,意味小菜心已經下到肚裏去了。)
接著媽媽可以挾起一些小菜心,跟孩子說:「你看!它們在做甚麼?」
小菜心爭著說:「吃我啊!」
「我先!」
「不!先吃我,接著才是你!」
媽媽代小朋友答:「你們慢慢來,排好隊。」
再問小朋友:「你要先吃哪棵小菜心?」
我的小朋友都肯如此就範,試吃不同類別的食物。而且這個方法也能讓小朋友建立同理心和愛惜食物的觀念,實在是父母應做的「趁機教學」啊。
當然,到小朋友上小學或成熟理智到跟你說:「它根本沒有說話,都是你在編的故事罷!」的時候,就即是此招再也派不上用場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