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沒有發覺,我們小時候物質較現在的貧乏,但也較現在的孩子容易滿足和快樂?雖說現代生活物質豐盛,但孩子仍然很容易為一粒糖、一輛玩具車,甚而是玩千秋的先後問題,而有生氣、不服輸、不滿足的表現。
慾望是無止境的,它也容易讓人產生負面情緒。在我們給這一代更「幸福」的生活之時,也得讓孩子學會感恩。有時,當孩子也不明白自己為何想要更多東西的同時,家長也要試著去觀察,究竟孩子想要的,是那件實際的事物,抑或是人的關懷和愛。
就如《好想要一個娃娃》這本書一樣,主角小可在森林裏拿走了別人遺下的娃娃,然後她以為自己想要的,就是一個娃娃。不過,小可的媽媽看得最清楚,她需要的不是玩偶,而是玩伴、朋友。所以,當小可學習把娃娃放回原位,讓娃娃主人尋回娃娃後,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小可不獨多了一個朋友,也可繼續和娃娃一起玩。
是以,當你的孩子一直扭著要這要那時,不妨了解一下背後的原因:是藉此證明你對他的愛?是平衡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是希望和朋友看齊?還是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是覺得不開心,便希望你送禮物給他?明白孩子想要的動機和是否有實際的需要的同時,父母也得學習有智慧地給予和拒絕。這些都是我們這班愛孩子的家長要努力實踐的。
《好想要一個娃娃》
作者:宮西達也
繪者:宮西達也
譯者:米雅
出版社:三之三
出版日期:2006年2月1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295129
裝訂:精裝
雅燕媽媽延伸活動:其實孩子一定知道小可不問自取,是不當的行為。與其訓練孩子成為判官,不如和孩子討論一下:
1)如果他是小可,會否把娃娃放回原處?為甚麼?
2)你覺得小可把娃娃放回原處之後,會覺得更快樂,抑或更不快樂?為甚麼?
以上的討論,沒有對與錯,但你可藉著故事的結局(謹記也要看封底的圖片啊),來引導孩子思考得與失的問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