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測驗」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測驗」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0月15日星期二

一雞兩味中文科及常識科溫習法(小學適用)

  話咁快又測驗了,小一同學第一次備測考,最緊張的應該是父母。

  剛過去的週日,雅燕媽媽才和小一家長分享了我的一雞兩味溫習法。(可惜的是,這方法對一般官津的中文小學才有效,歉甚。)

  話說小一同學,由幼稚園升上來,可謂盲字不識多隻,如何在中文卷上又解題又造句?實在很匪夷所思。為了可以短時間內讓孩子的成功感倍增,我會在測考前一兩週開始和孩子先溫習常識科。

  常識科?對的,因為常識科有很多生字,也需要考填充(小兒的學校會不供詞填充的,所以懂得回答問題,也得讓他會默寫方可),所以預早幫助孩子默詞語,是考取高分的不二法門。

  到了溫習中文科之際,就著或會考到的詞語和句式抽出來預先與孩子口頭造句,建議期間可利用常識科默寫過的詞語來造句,如此,溫習常識等同溫習中文,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在口頭造句時,父母不妨把孩子所造的句子用簡單用語記下,詞語部分蓋著讓孩子填充,最初是供詞填充;完成後再多做一次不供詞填充;之後抽詞語出來請孩子自行寫下造句(可以背寫填充題的句子),如此,父母已經和孩子溫習了(供詞與不供詞)填充與及供詞造句及句式仿作三個部分了。

  雖然以上的方法需要花點時間,但卻是非常有果效的,因為孩子不習慣測考要有的時間控制,一開始時造句可能會多花了時間,所以在溫習時先抽詞語及所有課後句式來造句,讓他先有印象(甚至記憶),再去應考,便易於在限時內取得難取的分數。

-------------------------------------------------
小總結:

1) 溫習常識科詞語(可用口頭問答方式考他,著他默寫生字)

2) 以口頭造句方法溫習中文科(父母同時以簡單用語記下句子)

3) 利用2)的句子,加上混亂了的詞語,讓孩子做供詞填充

4) 利用3)的題目,讓孩子做不供詞填充

5) 著孩子憑記憶參考填充的句子,完成供詞造句及句式仿作

2013年6月26日星期三

如何和孩子備測考 by 雅燕媽媽(五)

嘩!原本只想寫少許過來人經驗,怎料想寫的東西越來越多(也許可以成書啦!:-p 說笑好了!)......

提到溫習時間表,我們應在測考前何時起和孩子溫習最好呢?(舉手時間來了!)
1) 一個月前
2) 兩、三個星期前
3) 一個星期前
4) 之前一兩天
5) 平時都已經在備戰
6) 算把啦,溫唔溫都係咁

我想看這個blog的父母,該不會選 6) 吧。可能有些家長認為,5) 留待他們考公開試才這樣吧!但究竟備戰狀態是甚麼意思呢?就是平常已作好準備,隨時考核他也不會出大問題的意思。雖然小學雞一下子要這樣要求,的確是很過份的,不過讓孩子慢慢培養這個意識(小學已經有這個意識也很好了),讓他慢慢建立這個習慣,就非常好了!

其實很多學校的老師都盡心盡力,會在孩子測考前苦心經營小測的試卷給孩子,讓他們先打個底,也心裏有個大概,知道自己的程度在哪裏。當然,父母可以循環再用這些小測試卷,作為考試前的複習,因為這份小測卷的內容也算是有依據地和孩子溫習的材料,大家可不要浪費啊。

由於我們已建立溫習測考的規律,而很多時我們的時間表都未必能配合老師要求小測的時間,也在想反正小測是不計分,所以我著孩子就把它們當為無痛溫習好了--有時他會拿著不合格的卷子回來給我簽名,我倒沒有很大反應,只告訴他還要溫習的內容可不少喔!(也很明白他並沒有達到平時都已經在備戰那個境界啦。)

至於我家,初小時會比較緊張,測考前一個月,或者三個星期前,已經在溫習了。後來發現,太早溫習除了加添他的學業壓力外,很多時溫習了的內容,在測考前一兩週差不多要重新再來。現在,我們已經調整至,大概在測考兩星期前開始溫習。現在的小學大都是按中文、英文、數學和常識這個編排來測考,有些學校會在中英文測考期間中間停一停,讓學生有喘息的空間,也有充裕的時間溫習後面的科目,我們覺得這個安排真的很好。

就用以上的測考規律,來設定溫習時間表如下:

一、測考前兩週
1) 中文科:默寫範圍生字及口頭造句
2) 英文科:默寫範圍生字
3) 數學科:最少做一個總複習練習題
4) 常識科:最少完成常識活動冊的問答題的默寫

二、測考前一週
1) 中文科:默寫曾出錯的生字、供詞填充、課文句式及成語(如有)造句
2) 英文科:默寫曾出錯的生字、溫習課文句式
3) 數學科:最少做一個總複習練習題
4) 常識科:口頭溫習常識活動冊問答題、作業(連同重要字眼的默寫)

三、測考前一、兩天
1) 中文科:不供詞填充(包括用其成語造句來填充)、口頭造句(只抽取少部分)、選讀作業、補充、工作紙等所有測考範圍(我們不讀閱讀理解等題目;另外[如有需要才]在每課讀完後抽問題目)
2) 英文科:串生字、做1-2份工作紙(孩子學校平日提供的工作紙已經和一份試卷的模式差不多,所以有時會檢視比較弱的一份,影印給孩子再做一遍)、選讀作業、補充、工作紙等所有測考範圍
3) 數學科:最少做一個總複習練習題(一定要改正及講解出錯的地方,有時不小心犯的錯誤,可以在這些溫習當中得到提醒。切忌做完便算,這樣孩子沒有評估、沒有檢討,學不到要學的,便連做練習的時間也浪費掉了。)
4) 常識科:課文細緻溫習(記憶及默寫重點)

希望以上能對作為大家的參考。若還有甚麼地方需要補充,又或想交流,歡迎留言啊!

暑假快到了,大家先放鬆一下,下學年再作戰好了!

2013年6月22日星期六

如何和孩子備測考 by 雅燕媽媽(三)

中、英、數、常溫習方法 ( I )

一、相信多感官學習,尋找孩子的學習模式
雅燕媽媽相信,多感官刺激的教育方法,不單令學習變得更為有趣,而且成效也更顯著。
所以,許多科目的溫習當中,我都會盡量以多感官的方法來幫助孩子記憶,讓備考的日子,彼此都能樂在其中。

有時,見到老師和父母要孩子死記爛背測考範圍,甚至要求過量的抄寫,認為這就能幫助孩子溫習。坦白說,我認為這些老舊的溫習方法對很多孩子來說,是浪費精力和時間。(嘩!好膽大,挑戰傳統?!)

只是因為,雅燕媽媽知道,每個人在不同的學習模式上,都會收到不同的果效,就是說,有些人通過繪畫會學得好一些,有些人用聆聽的方法會吸收一點,有些則要畫圖表(這個我要舉手),有些要做動作,有些要唱唱歌,有些要抽象點,有些要實物......能夠找到孩子用哪種學習模式去溫習比較有效,然後就用這個方法來幫助他的記憶,學習自然事半功倍。

當然,我也明白,一班學生哪麼多,老師怎能判別所有學生的學習需要之餘,為他們都設計合乎其需要的教案?所以,請家長們也體諒學校老師的辛勞,發現和發揮孩子的學習方法,這個責任反而是在家庭學習上。

二、有效地溫習中英文默書(各科生詞溫習也可用此方法)
孩子升小初期,雅燕媽媽也曾試過要孩子抄寫默錯的字,結果孩子表現得很不耐煩,源於他不用抄寫,只看一眼便學會!(雅燕媽媽自己的學習模式就是通過抄寫,但孩子不是啊!)對於幫助孩子記牢易錯的字,我也有些小竅門的,就是把他常常記錯的部分,用紅筆或螢光筆標示出來,這樣他不獨知道自己有錯字,而且要在小息或測考(甚至默書前)就可以方便地提醒自己曾經出錯或易錯的地方了。

中文默書,孩子寫錯了字,當然要在默寫的紙上寫上正確的字,但如果能多走一步,把出錯的部分特別標示出來,孩子便能記得更牢固。例如:「辮子」被寫成「辨子」的話,便要替他標示錯字為「辛辛」。

另外,中文字比較好辦的,就是8成的文字都是形聲形義的字,所以可以和孩子解釋一下字義或提醒文字的發聲,便有助他記憶。

至於英文默書的溫習,除了用斜線幫助孩子把音節分拆,讓小朋友易於記讀記串生字外,我通常會在每個生字的每個響音字母(a, e, i, o, u)下,都用點點來標示,如果有連續兩個響音字母,我還加個笑口在兩點下面,成為「哈哈笑」,如果有三個響音字母,我們會說這個字有「三眼仔」了。如:「buil/ding」這個字,就會是在ui及後面的i下面加上圓點,而ui就是「哈哈笑」了。故此,當孩子串字時忘記了,就可以提醒他:
1) 生字讀出來有多少個音,就該有多少部分的字組;
2) 每個字組多數都有一個 / 一組響音;
3) 整個生字中有沒有哈哈笑 / 三眼仔。



不過如同之前所述,有時少不免在學習上遇上大腦閉塞的情況,這個時候,如果是溫得太久,給五分鐘自由活動時間,他會超感激你的體諒,哪怕只是讓他推推玩具車、抱抱小娃娃、喝口水、吃點糖果等等,都有助他recharge。

當然,有時他是需要你給些點子,讓他記得更好。好像有一次,兒子怎樣也記不到karate這個字(其實不是很深的啦),結果我除了用拼音的blending方法來拆開此字外(kar/ate),也加點想像,加點動作,加點小故事來強化記憶。

而karate這個字,剛好他的好朋友叫Karson,也有玩karate(其實朋友是玩跆拳道啦,鳴謝朋友的媽媽指正), 我就說,「你的好朋友(kar)(kar)剛吃(ate)人家拳頭,所以空手道便叫Karate了。」這樣又好玩,又好記了罷!之後,他每次串這個生字時就想起這個搞笑故事了。(好朋友Karson可不要生氣啊!我們當然知道你很勁,常常給人吃拳頭啊~但別給我的孩子吃啦!hoho)



待續......
「如何和孩子備測考 by 雅燕媽媽」(四):中英數常溫習方法 (II)

2013年6月20日星期四

如何和孩子備測考 by 雅燕媽媽(二)

上次提到親子在小朋友的學習上基本的態度,這裏埋身說說我們是如何溫習各科。

總的來說,我們在各科的溫習中都會盡量做到:

1) 拆分測考範圍
把範圍拆分成小部分,在溫習後隨即向他提問,並按需默寫。

默寫前,要問問孩子是否懂得寫某些字,如果他說懂,就要信任他,略過便可。親子互信的基礎,從溫習裏也可養成。我的孩子很奇怪,艱澀的字記得牢,有時反而是淺白的字卻忘記了,所以我會按他的情況來請他默寫。不過,有時是他自己不確定,要默寫給我看看。

話說回頭,拆分溫習的方法會使孩子會較易入腦吸收,成功感也大一些。

2) 檢視過往犯過的錯
老師每天教授完一點內容,孩子便要做作業,如果當次作業也有做錯要改正的地方,多數是他當時還沒有掌握好那些知識,又或是基礎還沒有很牢固。

如果孩子的作業經常有錯,找機會在平日和他重溫是必須的,以免不明不白的積累得越來越多,以致試前親子的壓力和腎上腺素同時飈升。

由於我的孩子特點是記性好,所以我通常讓他看一下曾有過的失誤便可,有不明白的地方,再解釋給他知道(有時少不免要拿教科書出來,和他重溫相關內容,這樣便不用盲摸摸猜想練習題背後的學習目的了)。

3) 傳授有趣的方法去記憶/舉一反三的方法
其實雅燕媽媽的記性很差(所以才要把東西寫下來),要教孩子記憶的方法,真的很匪夷所思。

幸好,我陪孩子溫習的時候,遇上他無法記入腦的資料時,我會把內容改畫成圖片,又或說成一個簡單故事/笑話,演繹時加上一些喜劇效果,讓小朋友讀得很快樂,也易於記入腦。例如:有一次常識科要記「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影響」,結果我把下圖畫出來後,由上而下的演繹了一次我這個人體如何受到空氣污染而影響,發現這些病徵要做出來也不易(想想一個人除了眼痛和胸口痛之外,又要咳,又要呼吸急促,還要氣喘,是何等的搞笑),所以他在這些愉快的氣氛下,輕輕鬆鬆就記得當中的要點了。

之後,他要背記消化系統的器官,也用背圖及詞的方式,連帶一起來溫習,便又有趣,又有效了。(如果以前,我也許會把相關圖片印出來,把器官名字塗掉,再要他填寫......如今的方法便來得更有效益。)



4) 考試心態及技巧
猶記得孩子上小一時,他第一次測驗的心態,真的讓我有頭暈噴血的感受。

話說「盲字都唔識多隻」的他,在第一次測驗時遇上有題目不懂,其實是很正常的事啦!可是,他對測考的看法就如做功課一樣,覺得既然不肯定答案,就不要填上去吧。結果.....可以想像得到吧!還有就是,分數奇低,甚至不合格,他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真的令人十分惶恐。

不過回心一想,他的表現是反映:一來是他應試技巧不足;二來是他未明白測考的意義,所以這些表現才是正常不過。

經過多番解釋,之後我們每次測考前,都會用「Good try」來作口號,用以打氣。就是說,不懂回答,漏空格一定無分;嘗試作答(Good try),還有生還機會。如此,考卷派回來,就算答錯了,看到孩子有Good try,還是值得欣喜的,起碼他都會嘗試,肯接受挑戰,不放棄任何取分的機會。有時,他拿著試卷指著失分的地方和我說,這裏已經Good try了。我心想,真好!就算有失誤,孩子都不會落在自責當中,而是肯定自己曾經的努力,並勇於繼續嘗試和正面地面對失敗,我想這就是其中一個重視過程多於結果的好處。(現在家長常常在想如何要孩子贏在起跑線,卻鮮有教他們如何面對失敗,需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不懂面對失敗,又如何邁向成功?)

另外,如何安排作答時間,也需要因應小朋友的情況來作準。曾經有些家長怕小朋友做數學時後面的文字題趕不及做,便叫孩子先做後面的題目,結果是前面「執分」的小題目漏做了。其實,可以教導小朋友,如果有些題目怎樣也看不明白,不妨圈下題號,先做後面,回頭再找未完成的。

此外,記得記得,請小朋友把全份試卷都翻閱,因為有不少老師都見過,有些孩子測考時很快做完試卷等收卷(唔肯覆卷都算),最慘是他們根本少做了一頁!所以一定要提醒孩子不要犯這些慘痛的錯誤。然而,經一事,應該會長一智的,真的發生這事時,唯有這樣安慰孩子(自己)好了。


待續......
「如何和孩子備測考 by 雅燕媽媽」(三):中英數常溫習方法 (I)

2013年6月19日星期三

如何和孩子備測考 by 雅燕媽媽(一)

雖然大考剛結束了,但和一些媽媽談起和孩子備考的經驗,原來許多父母都覺得不懂和孩子溫習。

幾年前,雅燕媽媽為著陪升小的孩子適應新的挑戰,決定轉為半職媽媽,經過幾年時間,他和我也有不少學習。

最初,雅燕媽媽也曾給孩子於試前做exercise,不過,卻發現這個方法,原來只是親子為了平復心裡的不安,多於其實際作用。(其實做完也有不踏實的感覺,因為貼中題目的機會很少!)

在這幾年觀察自己孩子學習的狀態,發現他的特點是肯專心上課、記憶力好、肯堅持,雖然他也有學習上的需要,如容易被外界干擾而分心、有時需要額外的幫助來記憶等,但總叫做易教的。只要他能明白為何去做,便會努力做好。

如此,我所分享的方法,也許只對自己的孩子有效,其他爸媽不妨參考,但最重要是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這樣溫習才可事半功倍。

----------------

記著,與孩子備考的過程中,我們都有幾個大原則:

1) 孩子要對自己的學業負責
務必要讓他知道,考試卷和成績表寫的是他的名字,所以父母只是幫助他完成這次挑戰的人,考得好與壞,他都得對自己負責。

2) 無痛溫習的重要
我們通常在每次溫習前,都會來個無痛溫習,意思是直接向他提問,並從中找到他在實際溫習前已經懂了甚麼,就可以集中火力溫習未熟和淡忘的部分了。

3) 過程比成績重要
孩子溫習過累,是很常見的事。能讓他休息一會再來,通常都會更有效率。不過,有時孩子跌watt,父母乾著急也是難以拉牛上樹的。我們常常都會提醒孩子,學習態度比考第幾名重要,(坦白說,你小五上學期考獲的名次,你還記得嗎?中英數又打甚麼分數呢?既然不記得,也沒有人提,今天你又何苦要孩子在名次和分數這些沒有長久意義的事上追求呢?)因為前者才可以幫你打長久賽,而學習態度,在你學習過程中便可得知。

4) 無論如何都要得100分
嘩!這個標題真不得了!就算是花輪同學(見《櫻桃小丸子》)也沒可能次次科科100分吧!

其實,雅燕媽媽的意思是,讓孩子明白,測考的目的是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究竟這段時間有沒有學好要學的知識,既然如此,遲與早並不是一個問題,總之就是要學到。
所以呢,測考那份卷所得的分數,是試前溫習的成果,我們稱之為試前分;就是說,孩子沒有得到試前100分,不打緊,我們來個試後100分,總之改過正,明白自己錯了甚麼,應該怎樣寫答案才正確後,便可以了。

記著,孩子考得不好,拍拍他的肩膀,跟他說句「不打緊,我們來個試後100分!」保證他愛死你這個肯體諒他的父母,更願意為自己學習承擔!



網誌緣起

我的相片
家庭主婦,育有一子一女,深信親子閱讀是親職教育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曾任小學教師,從事出版工作超過廿五年,並在社交媒體、網誌及雜誌專欄推動親子閱讀,在將軍澳區主持幼兒及小學讀書會,亦參與教會兒童及圖書館事工,經常獲邀到不同學校、教會及機構分享閱讀、寫作、出版、親職教育、親子閱讀等主題,至今主講逾三百場與閱讀相關之活動。出版與親職教育有關的著作包括《孕媽媽應做100件事》、《養育0-6個月寶寶應做100件事》、《親子勁搞笑語錄》等教養書籍,近年撰寫校園故事《卡卡小學》系列。 ** 歡迎查詢: (1) 實體或網上講座、工作坊及閱讀活動; (2) 版權及出版工作; 電話:852-3753 9113(喜悅文化 鄭小姐); 電郵:yayanmama@gmail.com